18 4 月 2017

選對輪組-讓你爬坡像職業選手一樣飛快

車迷最期待的三大環賽,其中首發的環義賽即將在五月開戰,想必各隊好手也是摩拳擦掌進行最後準備,而在最後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準備期,選手除了進行體能調整,就是要針對賽事情況來挑選最適配的器材與裝備。在2015年的環西賽,這場戰役對義大利選手Fabio Aru可說是車涯中最重要的勝利,他在那最關鍵的登山站,不斷的發動猛攻,在最緊要的關頭扳倒Tom Dumoulin並且取得總成績領先,這關鍵的逆轉勝真令人看得過癮。而更令人期待的是,今年Aru這位山道王者,在今年賽季將使用Vision碳纖輪組以及操控座艙,相信他今年一樣會帶來振奮人心的表現。

正所謂功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特別是對於分秒必爭的職業選手,勝負關鍵往往就在這幾秒。也當然,作為頂級車隊的Astana以及頂尖選尖Fabio Aru,對於追求極致性能的渴望,絕對不會輸給熱血騎士。問題是,在面對登山站時,我們該選擇哪一款輪組,是所謂的高框空力輪組例如Vision Metron 55SL,還是低框的Team 35呢?

今年Vision所贊助的職業車隊將以Vision Metron 55全能輪組作為競賽主力,車迷將在三大賽見到高速奔馳的Vision輪組,車隊技師在賽後也為它徹底清潔保養!

該選空力輪組還是低框輪組?

關於爬坡時的輪組選擇,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無數篇的專業論述。但對於追求完美的Vision,除了聽取專業論述,更重視的是科學數據。舉一個實際例子,在20公里的騎乘,前10公里是平路,後10公里是爬坡,我們先假設使用高框空力輪組會在平路段得到1%優勢,但來到爬坡路段時,由於高框輪組相對較重的關係,因此在爬坡路段的表現也會差一些。在平路與爬坡路段的抉擇,同樣是10公里,但是爬坡會花費更多時間,也因此Vision建議你在爬坡時,選擇低框輕量輪組,理論上可以在爬坡時得到更多優勢。雖然上面的例子我們建議選用低框輪,但實際應用還是要考慮到坡度以及地型的變化等。

至於在下坡時該選擇高框輪組還是低框輪組,目前似乎未有相關論述。

再回到爬坡時高框輪組以及低框輪組的選擇,有一派大膽的論述:對於一般休閒騎士而言,在平均坡度5度內使用高框輪組會比低框輪組來得快;並且更進一步指出,對於一級職業選手而言,在均坡8度內使用高框輪組也會比低框輪組更俱優勢。所以說,對於Vision贊助的一級職業車隊Cannondale-Drapac的Davide Formolo,身為全能型選手並且擅長爬坡的他,在面對環法賽之名的爬坡段-長達13.9公里、均坡度7.1度的Col de la Ramaz,對Formolo而言使用高框輪組可取得較佳的器材優勢。而同樣在這樣的爬坡情況,身為一般選手的我們,使用低框輪組會比較適合。

2017賽季初在2月份舉辦的環杜拜,Cannnondale-Drapac車隊以及Davide Formolo在集團前方掌控速度

道理真那麼簡單嗎?​​​​​​​

不盡其然。讓我們用另外一個角度思考,在以均速32 km/h高速巡航10公里,高框輪組比起低框輪組,理論上可減少約10瓦的功率輸出,或是簡單說可以快上10秒。我們再進一步假設高框輪組與低框輪組的重量差異是500克。即便說高框輪組的重量較重,但對於同一位騎士分別使用高框及低框輪組,估計低框輪組可帶來的器材優勢會落在5瓦左右。也因此在騎乘中,除非陡坡的佔比超過一半以上,那麼使用低框輪組會較有器材優勢;反之在多數一般的騎乘,使用高框輪組可以騎得更快。

如你所見,要針對爬坡地形選擇最適切的輪組,該選高框還是低框輪組,一直存在著爭議,畢竟這之間要考慮到相當多的外在因素,例如路線的地型變化、均坡度、平均時速等。

實用技巧分享​​​​​​​

暫且撇開高框輪與低框輪的爭論不休。針對爬坡還有另一項改裝神器- Vision Metron SB20 seatpost,這支座管可提供你20mm的座墊後移量。這可以帶來什麼好處呢?基本上面對長程爬坡時,坐姿稍微向後一些可以得到較佳的槓桿優勢(註:可能因人而異)。而實際上我們需要坐姿向前傾的時候,只有在高速衝刺時那短短的時間。

另外關於爬坡時的上半身姿勢也很重要,特別是雙手的握姿,一般在坐姿爬坡時會將雙手靠握在上把,握點大約離龍頭中心點約5至8公分。這樣的上半身姿勢可將胸腔打開,不僅可提升呼吸的進氣量,更可降低上半身的負擔,也因此理論上能讓你爬坡更快、更輕鬆。從下圖Vision’s Metron 4D Compact來看,在上把位呈現向前10度延伸,打造出舒適自然的騎乘座艙,對於愛爬坡的騎士是理想的選擇。